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讲的大多是坚固城墙和由一块块砖石砌成的英勇关卡。但今天,咱们换个口味,来谈谈不太起眼的塔山,这个历史的小片段。
塔山,说白了就是个小村子,石头多得让人感觉像是走进了石头的世界。村子不大,也就几百户人家,和那些大名鼎鼎的城市比起来,它更像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小配角。
【01】
聊到塔山,常能听见这么一句儿歌,“塔山上,没大军,小兔蹦跶三两只,狐狸影子都不见,倒是糖葫芦摆得满当当。”
1948年8月,天气热得让人直冒汗,可东北那边发生的事情比天气还火爆。东野的军队一路往南走,锦州在他们看来就像一块香喷喷的肉,让他们恨不得马上咬上一大口。
林彪盯着地图,满脑子想的都是打仗的法子。他突然一拍大腿,“快,给我在塔山和黑山都安排上挡路的部队。”没想到,塔山那边的仗打得比谁都狠。那时候,廖耀湘带着的西边部队慢条斯理的,而东边部队的头儿可急了,一听要打,立马就像箭一样冲了过去。可没过几日,他就后悔了。因为每次从那“小山丘”上冲杀过来的敌军,都让他觉得比登天还难。
国民党军队在葫芦岛那边弄了个大阵仗,因为锦州就在眼皮子底下,也就大约三十多公里远,一抬腿就能到的距离。这位置选得恰到好处,不远不近。要是再往后退一点,那可就是把敌人往家里领了。
这块地方虽然挺小,但位置挺重要,守住了这里就相当于守住了葫芦岛的入口。所以,国军就在这摆开了架势,打算好好阻击一番。
塔山是白台山那块唯一凸起的小地方,敌我两队人马就在这200米高不起眼的小土包上,你来我往,打起了持久战。
说到这儿,有人可能会问,白台山啊,那可是塔山一带的明星高地,按常理,这儿该是指挥所才对,站那儿一望,啥风吹草动都尽收眼底。可程子华呢,他偏偏不选这儿,这是为啥呢?
【02】
琢磨东野大军怎么摆兵布阵时,程子华将军和他的参谋们真是把地形和资源用到了极致。他们没选白台山当主要战场,而是挑了塔山和桥头堡这两个地方,这显示出他们对战场地理和战术变通特别有心得。
首先,咱们说说白台山这地方,它虽然高,看得远,但在排兵布阵和给养供应上可有大问题。白台山的地貌不适合大军集合和快速移动,而且它和海边那条防线拉得太长,敌人一来就很容易给咱分段包围。反过来瞧瞧塔山和桥头堡那边,公路铁路四通八达,调兵遣将、运大炮坦克啥的,那叫一个方便,这在现代打仗时可是关键。
再者,说到打仗的法子,程子华用的那招真是防守反击的老套路了。他把大军的主要力量放在塔山和桥头堡这两个地方,利用地形,就像是打开了两扇大门,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自己往里钻。这样一来,国军一来进攻,就会被地形和我们提前布好的防线给拖住,力气越打越少。这办法的关键,就是让敌人按咱们想的那样动,然后把他们带进咱们设好的陷阱里,最后咱们就能从守变成攻了。
另外,程子华做的决定,真是把敌我两边的实力和心态都摸透了。要是国军去攻打白台山,那补给线就得拉老长,还得克服一堆复杂地形,这样一来,打仗的风险和花费可就大了。相反,咱们东野大军呢,加固了塔山和桥头堡的防守,靠着近的补给线和好位置,建起了结实的防线,让敌人怎么选都吃亏。
说到这里,大家可能又有疑问了,国军要是真觉得被堵在这儿进退两难,干嘛不试试翻山越岭绕过去呢?六天啊,咱们就是没法突破塔山的防线,那变个方法,绕个远路不行吗?这好像也不难啊!还是说,国军的指挥官们都没主意了?又或者,国民党的头头脑脑们是不是糊涂了?
【03】
说起辽西走廊封锁的作用,咱们得明白,这招可比大家想的要厉害多了。虽说表面上看,国军好像能绕开塔山防线,从旁边的山地偷偷过去,但实际上,这么做既麻烦又危险,很不简单。
首先,辽西走廊被封锁,这不仅仅是把路堵死了那么简单,更让国军心里发慌,战术上也施展不开。想想看,塔山前线离国军进攻的地方就只有两公里远,这距离近得让人喘不过气,国军的行动不仅被战场上的压力死死压着,心里也是沉甸甸的。还有啊,葫芦岛那儿的国军可不是光挨打不还手,他们是被东野大军团团围住了,这包围可不光是围个圈儿那么简单,还让他们没法灵活打仗,处处受限。
说到侧翼那两片山地里的路,虽说理论上能试着冲一冲,可实际上,十一纵的31师和32师早就在那儿守着了,哪儿是什么没人管的空子。国军要是想从这些地方钻空子进攻,那肯定又得碰上硬钉子。再加上,在山里头走路本来就难,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平原上打惯了的国军来说,这种地形变化太大,适应起来特别费劲,补给啥的也都是大问题。
孙子有言:“打仗时,绕远路有时比直走更聪明,把困难变成好处才是高手。”东野大军的战术布局,其实就是巧妙绕了个弯。他们加强了正面防线,还在旁边悄悄布下了防线。这样一来,既借了地形的力,又用好了手里的兵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设了个局,引诱敌人往里钻。这计谋啊,就是想磨掉敌人的劲头,耗光他们的资源,让他们在不方便的地方,心里也不踏实地打仗,这样一来,敌人行动起来就更费劲,也更麻烦了。
另外,打仗时军需供应很重要,特别是在山地打仗。国军急着想去支援锦州,可后勤运东西成了个大难题。按理说,就算想绕路走,也得尽量少带东西,这样才能走得快,但这又会影响士兵能打多久。吃的用的都不多,怎么让士兵有力气打仗、不泄气,就成了个大考验。
所以,虽然国军面前摆着好几个选择,但其实每个选择都暗藏着很大的战术危险和物资压力,这正是东野大军计策高明的地方。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,再加上心理战术,让辽西走廊的封锁不仅在实际上做到了,也在战术上取得了胜利,很好地展示了现代战争中综合战术运用的重要价值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一直牛配资-一直牛配资官网-配资最新行情-配资公司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