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愿不愿意承认,由于大豆卖不出去,这一次他算是把大量的美国农民给得罪了。很多农民已经在网上不断抱怨,美国大豆协会的主席也给特朗普去信,希望政府尽快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。
但是大豆的收获季节已经来临,中国今年根本没有任何订单,一旦美国的大豆种植户暴怒的话,这些红脖子或许敢开着拖拉机去撞死特朗普。
现在的问题是,仅仅跟中国达成协议,美国的大豆就能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了吗?美国农民真这么想的话,是不是有点儿一厢情愿了?
换句话说,中国人就可以随随便便地被美国人拿捏吗?让我买就买,不让我买就不买?所以,这一次美国大豆拿不到中国的订单,或许就是一个转折点。
只有中国能吃得下这么大的量
肯定有人会疑惑,全世界这么大,中国不买,美国完全可以把大豆卖到其他国家呀?逻辑正确,但在现实当中没有任何意义。
咱们来看数字,2023年9月到2024年8月,美国向我国出口的大豆规模接近2500万吨。相比之下,美国向欧盟出口的大豆只有490万吨。一下子差了这么多,但是,欧盟还是美国第二大出口市场,也就是说向其他市场出口的规模更小。
看完这两组数据,所有人就都明白了,全世界只有我国每年能够吃下大量的大豆订单,其他市场根本吃不下。我国大豆的年进口量自从突破1亿吨之后,近年来一直徘徊在9000万吨以上。
可想而知,我国的市场对美国的大豆种植户有多么重要。但是话又说回来,特朗普是大量的美国农民选上去的,而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曾发动对我国的贸易战,当时就让美国的农业损失了260亿美元,其中大豆的损失就接近200亿美元。
所以,中美贸易和关税之战的本质其实就是围绕大豆的战争。美国有大量的出口需求,我国有大量的进口需求,双方有矛盾,自然会围绕这一点来展开。还在今年4月份,密歇根州的一些大豆种植户就已经非常焦急了,他们那个时候就担心今年将没有订单。而随着大豆收获季的来临,噩梦终于成真。
但是美国农民什么都做不了,他们只能等着特朗普做点什么,所以在网上不断的向特朗普喊话,希望总统能尽快解决问题。美国大豆协会接连向特朗普警告,国内的农民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。
因为大量的农民都是通过贷款来种地的,面临着相当大的财政压力,如果没有订单的话,有些农民在今年就会破产。所以美国大豆协会希望特朗普在解决中美贸易争端的时候,优先解决大豆问题。
然而,特朗普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,他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别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。现在美国大豆协会喊话了,那么特朗普在接下来处理问题的时候,很可能会故意不采取优先级措施。
眼下,美国的农民一方面在抱怨特朗普,另一方面则在羡慕南美洲的农民。
南美人坐享其成
国内的大豆需求不会中断,不从美国买,自然就从别的地方买,这别的地方就是南美洲,主要是巴西以及阿根廷。所以美国人此前就酸溜溜地说,南美人坐享其成。
过去多年,由于收获季节的不同,再加上运输距离等其他问题,我国从南美进口大豆的规模一直排在美国之后。但实际上,像南美国家巴西的大豆产量每年的规模其实比美国还要大。
随着中美关税的问题还在继续发酵,从美国进口大豆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,所以我们的目光才会转向世界第一大豆出产国巴西。就以今年4月份的数据来看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我国采购巴西大豆的规模就高达240万吨。
接下来,只要继续保持这种趋势,美国的农民就会越来越感到恐慌。毕竟在规模上,南美国家原本就是大豆产量最高的地区,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占到了全世界总产量的52%,相比之下,美国的这一水平只有28%。
巴西国内最大的大豆产区位于马托格罗索州,当地最大的大豆生产商此前表示,因为中美争端的问题,南美大豆的价值已经上涨了。换句话说,南美地区的大豆今年将会更多地销往中国,关键是价格比往年还高了。
所以,在这种情况下,美国的农民岂能不焦急、不生气?因为巴西位于南半球季节,正好跟北半球相反,在今年上半年南美的大豆收获季即将结束的时候,巴西和阿根廷已经卖出了将近3/4的库存。
所以在这种趋势下,美国的农民显得极其无助。位于密歇根州的一家农场每年大豆的收成超过27吨。对这样一位农民来说,最好的方式自然是将这些大豆一次性都卖给中国,但如果没有订单的话,收获的大豆只能躺在仓库里发霉。
美国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,他们现在正在试图开拓其他海外市场,比如印度、埃及或者是邻国墨西哥。但问题就在于,其他国家根本吃不下这么多的量。
除了开拓新的市场外,美国现在还在研究以大豆为主的生物燃料,尽量寻找大豆的非饲料用途,因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大量的大豆消耗掉。
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全世界大豆的主要价值还是食用,要么是人吃,要么是牲畜吃,其他领域的实用价值并不高。这就意味着,有一些美国农民接下来将要永久地告别大豆种植了,还有些美国农民肯定会破产。
从我们的角度来看,要保证接下来大豆的稳定供应,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?
未来10年,大豆产量超3600万吨
国内大豆的供应必须要稳定,否则的话,每年的肉类供应就会出现波动。我国大豆的产量其实并不低,但主要就是因为消耗量太大。再者,我国的耕地每年要优先保证主粮生产,大豆的种植面积相应较少。
从产量上来看,按照目前的水平,大豆的亩产量已经达到了183kg左右,2023年大豆的产量已经达到2171万吨。在自己产量不断增加的同时,进口的产量相应的就会减少。比如2022年我国一共进口了9108万吨大豆,相比2020年减少了925万吨的进口量。
从大豆的种植面积来看,2022年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,这是自1958年以来的最高种植面积,而且未来这种大规模的种植还会持续下去。
所以按照这种趋势,未来10年我国大豆的年产量将逐步突破3600万吨,大豆的单产量也会进一步增加。虽然不能够完全做到自给自足,但是只要产量持续增加,每年的进口量就会相应的减少。
我国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推动复合种植面积的增加,具体来说就是大豆和玉米一起种植,这样既能够收获玉米,也能够收获大豆。
截止到2022年,这种种植方式已经超过了1500万亩,种植范围也扩大到了全国17个省市地区,这样就不用担心土地有限的问题了,而且还能够推动大豆产能的提升。
相对于其他农作物,大豆不太喜欢阳光,复合种植,玉米正好可以帮助大豆遮阳,所以利用两种农作物的不同性状就可以实现优势互补。这种种植方式的产量也不错,大豆的亩产量可以达到124kg,玉米的亩产量可以达到538kg。从农民的角度来看,相同的土地,自然就能增加收入。
在山西省,2023年政府下达1.64亿元的补助资金,在74个县安排复合种植82万亩。江苏省的种植面积将达到110万亩。
未来大豆产量还会增加,增加产量的同时,购买渠道上未来也会更加的多元化。这就涉及到了那个最本质的问题,即便中美未来解决了贸易争端,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规模也不一定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。
大豆不能只从一个国家进口
此前多年,由于中美之间的关系相对缓和,所以,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的规模一直保持最多。但是这种趋势其实是有风险的,一旦出现问题,大豆的供应链就会被中断。
特朗普的操作让我国的大豆供应逐渐变得多元化,拓展进口渠道,最关键的是要构建多条稳定的供应链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需求的稳定。
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,未来我国每年的大豆主要需求还得依靠进口供应,但是尽可能的从多个国家购买,尽可能的做到分散,在很大程度上才能确保稳定。
所以,我国减少从美国购买大豆,这就是一个转折点。美国人此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,现在意识到了,但已经有些晚了。
结语
国内有需求,国外也有需求,供需之间的平衡一直在动态变化。所以美国的农民应该意识到,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,不要总觉得自己产量很高就不愁没有市场。
特朗普恰恰得罪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,大豆的买卖就此萎缩中断。还是那句话,不管美国农民能不能接受,不管美国农民如何迁怒特朗普,他们接下来也得做出改变。
一直牛配资-一直牛配资官网-配资最新行情-配资公司电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